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6130个字。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等。)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叙述的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例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四)叙述的人称:
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是不同的,阅读中应仔细体味。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如《我的老师》、《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故事中去的。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三种人称各有用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这几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各有其明显的特点: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1.记叙文中的描写。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离不开描写。单纯的记叙,会使人感到平淡、枯燥、乏味,只有把记叙和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的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记叙中议论。记叙与议论是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且这两种表达方式常常是交叉或糅合使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各自发挥着它们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是叙议结合得较好的一例,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时应给以必要的重视;而在写作中,则应认真学习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