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村当地资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000字。
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地方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提升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新课程实验区教师的调查表明,课程资源缺乏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之一,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感到困难最大的问题。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认识课程资源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提升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
一、结合课程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
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的呈现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具有长久的、多方面的影响力。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