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妙小语拾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20 17:44: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5000字。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
开帖小语:张万祥
值得自诩的是自己是个书虫,爱买书、爱藏书、爱读书,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说买书,看看我书房顶天立地的书柜,就感到心满意足。每年花在买书上的银子不在少数,买什么衣服鞋子都心痛,就是买书从来就没有皱过眉头。我还订购了近十种报刊。每每读到好文章,就怦然心动,喜上眉梢。后来,在扶助青年班主任、特别是辅导自己的徒弟时,每每痛心疾首于有的文章有内容却缺乏文采,有的文章文采斐然却空洞,有的文章有文采有内容却观念陈旧,缺乏时代感……于是在读书特别是读教育报刊时就多了道工序,把自认为有内容有思想有文采有睿智有内涵有时代精神的好语句摘抄下来,以期贡献给我的徒弟,贡献给青年才俊。今天,经过比较长时间的准备,我终于开了《教育精妙小语拾萃》这个系列帖子。
在摘抄过程中,我尤其注意初学者,刚刚有所成就崭露头角的,因为我觉得这样与我们的水平相近,更容易学习。当然也有巨匠大师的振聋发聩的精妙小语。
我的目的用几句比较整齐的话来表示,就是:
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
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
我就想让大家省时省力地学到精华,所以每次只贴出三、五条(12月1日开帖,特殊日子,所以贴出十条),不会占用大家多少时间。如果大家喜欢,如果对大家有所帮助,哪怕是些微的帮助,就谢天谢地啦!
最后,用句歌手时髦的话,就是“希望你们喜欢,谢谢”。
2004年12月1日    你们的老朋友--张万祥
一1 敬畏感和幸福感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如果青少年没有这种敬畏之情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约束的人,一个缺少憧憬与精神追求的人。
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称赞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难实现了目标同样是幸福。
(摘自2003/11/17《德育报》3版 朱小曼的观点)
2 教师的终身学习
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必须首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游击、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终身学习不仅使教师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晚年幸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证。
(摘自2003/11/6《中国教育报》(8)管锡基)
3大师的寂寞
“寂寞”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当大师们选择他们的研究方向时,所面对的往往是冷门、难题、困惑甚至危险。他们在进入研究的状态时,表现出的往往是废寝忘食,不顾安危,甚至是与世隔绝的。—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寂寞”的必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寂寞”的力量。……   
中国古人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圣贤也就是大师。大师之为大,不一定经历了大的灾难,承担了大的不幸,但一定是沉浸在大的寂寞之中,忘我地投入工作—工作是他们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寂寞是他们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忍受不了的痛苦。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追逐时髦、寻求热闹的归于沉寂;甘于寂寞、乐于寂寞的永垂不朽。大师们带来了热闹,但他们所固有的,还应该是寂寞。当大师们热衷于名利时,他们就堕落了,他们就终结了。“不朽”太难了,因为“寂寞”太难了。大多数人善于热闹,而不善于寂寞,这就是大师和公众的区别。然而。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盗名,少些拔苗助长,少些弄虚作假,总不算是过分的要求吧。……
(摘自2202年9月9日《今晚报》夕惕之文《公众的热闹和大师的寂寞》)
4 当今教育的弊端
看一看时下的学生生活,机械和单调、平庸和乏味。他们在题海里挣扎,在作业山上爬坡;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试想,时下的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贝多芬、德彪西、柴科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晤对;有多少时间沉醉于梵高、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