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00字。
巧用媒体手段,适应课程改革 ——走进七年级语文现代技术教育课堂
鹰潭奥科现代外语学校初中部 刘海英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的推广,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我们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换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且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的需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将文字、声音、图像结合一体,这种灵活的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提高了课堂效率,适用了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 空白点 情境 信息化教学 创造力 课程改革
正文: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得知识传播的途径更多、速度更快,人们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利用知识并再次开发知识的手段方法更灵活,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知识的推陈出新将极为讯猛,真正形成“知识爆炸”。而如何将这些现代技术带进七年级的语文课堂,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的一代新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更多地关注科学,关注人,关注学生的自我创新,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教育的主题。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教材,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倡学生的自我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并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必然要求给学生一片更大、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作为一线的老师,我在这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投石激浪。
一、采用电化教育手段,再现形象,感受美,欣赏美
教育要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实现现代化,电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电教手段看作是现代教育技术而纳入现代教育的系统工程。七年级的语文课本,给学生展开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这里有浓浓的师生情,有令人留恋的依依往事,有活泼可爱的动物,有精湛的建筑艺术,有神秘的科学奥妙,有令人神往的未知世界……而七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他们的感性认识和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另外,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于一些空间建筑,一些说理,推理等问题,还是存在较大的缺陷。如果教师只是靠单纯的说教,采用灌和压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模仿型或是经验型的人才,而这些违背了我们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求,若运用投影、录音、电脑等多种电教手段,则既能创设情境,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