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教学特点的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3 11:56:3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480字。
基于语文教学特点的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梅 林
合肥市第38中学 
摘要: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在的问题,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过程,在揭示语文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几个阶段的具体实现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实现策略
一、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语文传统式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应试为目的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重知识,重传授,重结果。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研究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结论,“言传身教”成为组织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以被动理解和掌握结论和“应声式”学习为基本学习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个性,依赖性强,缺乏洞察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本质上,并非学生天生缺乏这种能力,而是他们没有从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中得到开发这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表明传统教育模式没有注意和满足到学生天生希望成为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天生固有的创造性。
    在传统语文教育模式中,教师解说标题、陈述背景、逐句逐段的解释,然后分析结构、概括主旨,和写作特点等等,一切都在事先给定的模式中。教师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教士”,教师代替了学生思考。这与我国大思想家孔子先生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思想相悖。在孔子看来,学与思同行,他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独立思考,思考中产生的问题又反过来通过自我寻学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教育模式没有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空间,因为他们从教师那里按固定的答案被“传道、授业、解惑”。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激励。这又与我国大思想家孟子先生的“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的治学之法不相融。在孟子看来,人得到高深知识的方法是通过自觉的学习,“自得”与“他得”(灌输)得到知识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要成就大学问,必须掌握“自得”的方法。传统教育模式没有也不能告诉学生“自得”知识的方法,自然学生也不可能成就大学问。另外,现代语文教材大多用自然科学观点描述自然环境与所述对象,针对这一特点,参与与动手是一种有效“自得”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已被美国教育家通过教学实验所证实。美国教育家菲利普研究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可以记住10%他们所读到的、20%他们所听见的、30%他们所看见的、50%他们所听见且看见的、70%他们所说过的和90%他们所在做一件事情时所说过的([1])。在英语里有这样一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我国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也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在荀子看来,学习到了实行阶段也就叫登峰造极了。这些研究和哲理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传统的传授型学习方法的缺陷。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为适应现实世界学习知识的能力和为创造新世界的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学术界认为: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这些缺陷([2],[3])。本文在指出传统语文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揭示语文教学的特点,探索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实施方法、与实施策 




* 朱家芳,女,1963-, 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主持多项国家和省市教学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多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