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70个字。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实施模式
一、专题研究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教材或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优点是,目标明确,程序清晰,易于实施,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及基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专题“长城”,是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里的专题内容。研究步骤:
1、选题。根据这一专题内容,教师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小课题:①
长城的修建与作用。②长城的结构。③长城上著名关隘。④与长城有关的故事与传说。⑤学生另选与长城有关的课题。以上5个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把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分为一组,为了活动方便,大组可分成若干小组,一般4—5个人一小组为宜。
2、制定研究计划。每个小组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同学,规定小组开会
时间,完成任务时间。如:选择课题②的小组,2人查资料, 2人设计结构示意图,两天后小组开会,由组长筛选归纳材料,形成报告。
3、搜集资料。给学生3—5天时间收集整理提炼资料。学生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筛选信息,合并归纳信息,提炼信息,内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家藏、教师资料、图书馆资料、书店购买资料,还可以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学生小组合作或单独进行,整理资料,相互讨论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
4、论文成果展示。在研究讨论基础上,终于形成论文成果。教师要阐明写作论文的格式要求,使学生写作符合论文规范。结构严谨,观点正确,要有一定研究价值。论文在班级板报中展出,定期召开论文评价会,请其他语文教师、家长参加,加以点评。优秀论文结集印出发放,以示激励。
二、 课堂教学渗透模式
该模式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吸收研究性学习精神,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非系统的研究性学习。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