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字。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了解此类文章常见的设题角度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培的效果。
科技说明文常见的设题角度。
1、曲解原意
命题者有意曲解原文中某个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如1998年的24题S项把原文中“能抗害虫“曲解为”无法对付害虫“,这些显然是命题者有意曲解,借以考查考生辩别是非的能力。
2、超前肯定
命题者常有意把原文中不确定的说法改为肯定的说法,原文中经常会有的“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词语,而命题者常将此类词语掩
3、偷换概念
如1999年17题中B项就属于此种情况原文第一段说“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而B项就偷换概念,改成在“更宽范围里”。这是命题者有意更换说明的概念以迷惑考生。
4、无中生有
如1997年20题C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颅脑能释放应激素而使肠胃产生多种疾病,但查遍全文,找不到肠脑也有此同样的独立功能的叙述,属无中生有。
5、强加因素
这类题型迷惑性较大。如1999年19题D项“人们一直没有找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并不能证明HP发现后,HP一定会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6、以偏概全
命题者还往往有意改动文中表示范围的限制词来作干扰项。如1997年21题D项说是“所有物质”,而原文是“几乎能找到”,说明还有一部分找不到。
7、指代不明
如1997年第22题C项,“进食和消化的需要是肠神经系统形成的基础条件”,统观原文第四段,出现了“管形动物”、“高等动物”、“人”等词语,而C项中的“进食和消化”究竟是指其中的一个,还是指代所有的,这些词语,该项没有明确指出,故是错误答案。
应对方法:
1、阅读全文
迅速抓住和理解文章所提供的重要信息,尤其要抓住修饰语和限制语,在阅读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