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00字。
2007年高考讨论稿语文模拟测试题
第Ⅰ卷 阅读鉴赏 (76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隙部分。
(1)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2)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 赤壁怀古》)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清明》杜牧)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春夜喜雨》杜甫)
(5)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 , 。(《陈情表》李密
(6)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 , 。(《报任安书》司马迁)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阿房宫赋》杜牧)
(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劝学》荀况)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营造了“地白”,“鸦栖”,“冷露”,“湿花”这样一个幽静而悠远的意境,寒意丝丝。
B.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C.第二句中的“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特定的环境气氛,直接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情思。
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答:
4.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答: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课内),然后回答问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臣李密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宠命优渥 宠:恩宠 B.听臣微志 听:听信
C.日薄西山 薄:迫近 D.更相为命 更:交互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区区不敢废远。(3分)
②皇天后土,实所共鉴。(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课外),然后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矣。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乃自刎而死。
7.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江亭长舣船待 舣:拢舟靠岸
B.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回头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表示被动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悬赏征求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2分)
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3分)
③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3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9—12题。(20分)
① 正是香山叶红时节,我却信步走进了黄叶村。
②一道疏篱,曲曲弯弯地环抱了十数亩黑土地。园圃里花木凋零,寒鸦绕树。一袭柴门蓬户冷寂寂地坐落于园子的中央,户首门可罗雀。惟户侧几畦冬菜苗子,还顽强地泛着一片油绿。
③这就是曹雪芹当年创作不朽巨著《红楼梦》的处所吗?它何以如此孤寂、如此落寞?
④穿过莱畦,轻轻推开了曹氏故居的柴门,清寒的陋室墙壁上,挂着的便是这位文学先圣一生所历的人事沧桑、世态炎凉和辛酸血泪。透过古旧的寒舍,我已能领悟先生当年演绎他的红楼绯梦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