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文赏析与训练
- 资源简介:
约4340字。
《离骚》课文赏析与训练
【美文探微】
新奇的比喻 瑰丽的想象
——《离骚》的表现手法赏析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人以驰骋瑰丽的想象,塑造了诗人自己鲜明的艺术形象,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来表达思想感情。运用幻想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将浓厚的爱国情操抒发在诗篇当中。
一、新奇的比喻和巧妙的象征。古代诗歌中就常常以香草、美人喻君子美丽形象,屈原的《离骚》则发扬了这一传统,并将其推向极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比喻君王,或是自喻。还有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又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离骚》诗中就用了白芷、花椒、佩兰、菊花、桂、泽兰、辛夷、芰荷、芙蓉等多种香草。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等,一部《离骚》中,通过大量的关于美人、香草等富于象征意义的辞藻铺陈,通过反复表述自己的心迹,重建了崇高的诗人自我形象。
《离骚》中的喻体既有自然界的鸟兽花草,也有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活动,甚至还有虚构的神话传说世界的各种事物,极富象征性。如“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以不与众鸟同群的“鸷鸟”自比, 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方”喻君子正直端方, “圆”喻小人圆滑奸诈, 以“方圆”不合,“异道”不相安为喻, 表明与谗佞小人不相为伍的态度。通过这些比喻,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峻洁、高大。
二、大胆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
《离骚》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编织幻想的境界。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大胆而不失真实的夸张。因为浪漫主义的作品往往要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屈原在《离骚》里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不能九死,但诗人为了极力表现自己向善之心的永不改变,用“九死其犹未悔”来夸张,突出诗人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离骚》里的夸张还多用在对某些象征性事物的重复性描写上。如为了表示诗人的芳香高沽,诗入用他佩带香花芳草来表现,但这些香花芳草的种类之多就是夸张,说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种重复性的夸张,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高洁的道德品质。
诗人还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事物特征,如“高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