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科普文章阅读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2470+25110字。
课标全国卷未考过科普类文章。近年来只有广东高考、福建高考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北京高考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将更注重综合性,要求考生经过分析概括后得出答案。
2.探究题将一步受到青睐,探究题的点和面将进一步拓宽,要求评价贴近文本。
一、关于科普文
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大多选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二、科学小品的特征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特点如下:
1.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2.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生动性需要: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三、科普文章的阅读要求
与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性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首先,科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例如:①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②运用拟人的手法使科学小品富有情趣;③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使科学小品产生趣味性的一种表现手法。
科普文章的阅读要领:①抓被说明的主要事物;②抓主要事物的特征;③抓说明的顺序和方法;④抓科普文章的文学手法。
四、科普文的语言
由于展现的科学内容需要客观性和科学性,科普文章的语言必须严谨准确。比如在用词、造句方面要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而且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也必须准确无误,毫无歧义。
另外,科普文章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这种特点可以体现在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等方面。
围绕科普文章语言、特点的考查,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凡是考查科普文章阅读,很少有不涉及科普文章语言这个高频考点的。
五、科普文的手法和标题艺术
科普文章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有时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们乐于接受所介绍的科普知识,科普文章的作者还经常在标题的拟定上下功夫。有一个新颖、吸引人的标题,自然会让人们眼前一亮。所以科普文章的标题的新颖程度、感染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文章被人们的接受程度。因此,针对科普文章的标题进行设题,就成了高考中常见的考查内容。
由于科普文章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文学的笔法和手段,写作手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不必墨守成规地恪守说明文的写法,如说明文的写作强调客观性,尽量排除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而科普文则不必受此拘束。它不仅可以加入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还可以运用文学的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甚至还可以虚构故事情节,使作品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
科普文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疑问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