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50字。
善待虚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江苏省海安县丁所初中 夏永凤 邮编226632
写作必须把说真话放在首要的地位,因为现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章就是要真实地描摹现实、反映现实。脱离现实的写作就是水中捞月,就是缘木求鱼。如实地反映生活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这已是共识,我不再赘述,但真实是否就意味着文章必须绝对写实呢?那当然不是,事实上,绝大多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写实与虚构的交融。我们不排斥文章可以全真实地描摹生活的原始状态,但又必须肯定不同程度的虚构对一篇文章是多么的重要。
一、文学的特点离不开想象 著名当代作家莫言说他有时把小说当散文写,有时把散文当小说写,可见散文和小说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小说是根据现实生活虚构出来的,虚构离不开想像,散文作为与小说紧邻的一种文学形式,创作和欣赏也离不开想像的心理过程。想像,是女娲手里的泥团,仓颉眼底的鸿爪,“倚天万里须长剑”的长剑,“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花容。
美丽的想像翅膀载着你升天入地,攀山越海,忽焉东瀛而西欧,太阳系而河外星系,俄顷又冉冉下落,混迹红尘,俯察自然,深入人心之窍,芥子之微。如果没有想像,那世界就要退回到洪荒以前,变成一片昏昏噩噩。云不知为谁出岫,鸟不知因何而啼,春眠总是不觉晓,花落何须知多少。是想像装扮了世界。泰戈尔说得多形象啊:“穿着衣服的真理总是发觉事实太紧身,只有在想像中她才能轻松自如。”
二、古人提供了虚构的先例 古人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逍遥游》纯粹是庄子的凌虚御风,《神女赋》不过是宋玉的高唐遗梦,陶渊明的“桃花源”无迹可寻,范忠淹据说从没有登临他笔下的“岳阳楼”。列子的《寓公移山》明显的是一种向壁虚构。
即使像《史记》这样的史书,也有大量虚构的成分。央视的科学教育频道曾经报道,史学界有专家对秦王朝的阿房宫真实性提出了有根有据的否定。基本上已认定,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到的“阿房宫”为子虚乌有,或仅仅是个没有完工的“烂尾工程”。司马迁的文章里虽有谎言,但因为有了司马迁笔下的阿房宫,才让历代的王朝在夺得江山后大兴土木建宫殿的狂欲有所收敛。到了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