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谈初中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培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2 13:0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90字。
从近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谈初中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培养(已投稿)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二中  程鸣  邮编245200  电话0559-3332140
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新《语文课程标准》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更重视对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顺应《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编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所占比例比以往的教材也有所提高。分析最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笔者搜集到的2003年、2004年、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别有100多套),我们发现全国各地中考阅读理解特别重视对考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有95%以上的试卷出现了文学作品阅读题,所占分值也越来越高,考查要求及题型也与原来阅读理解题型不同。例如:2005年陕西省中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二)《太阳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小说。命题者编制了如下五道试题:
1.谈谈小说标题“太阳语”的含义。(2分)
    2.通读全文,你觉得文中的“瓦片”是个怎样的孩子?(3分)
    3.请简要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    ———→     ———→          
    4.小说刻画小男孩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5.请就这篇小说的内容主旨或写作特点进行探究、质疑,并在你探究、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5分)
    又如2005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课改区试卷阅读理解(四)《莫问芳名》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命题者同样编制了五道试题:
1.请用文中的语句解释作者“莫问芳名”的原因。(3分)
2.请你说说第②自然段中两个加点的字的妙处。(4分)
①一到秋天,别的植物都脱光了叶子,而它却披挂一身的灿黄,透明的阳光把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浣得晶亮耀眼。
  ②我去问妈妈,妈妈也答不上来,于是我心底便漾起一丝淡淡的遗憾。
 3.根据文章的中心意思,在文中找出与第④自然段“贾宝玉太痴”一事类似的例子以及相反的例子各两个;并分别概括其共同点。(6分)
①与“贾宝玉是太痴”一事相同的例子有              ;              ;共同点是               。
②与“贾宝玉是太痴”一事相反的例子有       ;         ;共同点是            。
4.结合文章,阅读下列三则链接的材料,自选角度,谈谈你对美的认识。(3分)
材料一: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弗兰西斯·培根《论美》)
材料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材料三:美是什么/小鸟说美是蓝蓝的天/小鱼说美是辽阔的海/山羊说美是青青的草/小鹿说美是绿绿的树
美是什么/水草说美是弯弯的河/大树说美是高高的山/小草说美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