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00字。
语言表达之连贯
邹城一中 张建华
一、考点解说
连贯,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的常考点。
语言表达的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做到文气流畅,层次清楚。试题命制着眼于语言的线性特点:内容(语境)的一致、角度(话题、陈述对象)的一致、思想情调的一致,句式结构的一致等,也兼及语言的衔接和呼应。
其主观性试题的考查一般结合仿用、扩展、修辞、语病等进行,也可能提供语段,设置不连贯语句,要求改正。近年的命题趋向仍将沿袭往年,放在仿用、扩展等中捎带考查。
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的考查题型比较复杂。从试题形式上看,它可以单项选择题的面目出现,也可以文字表述题的面目出现。
从衔接方式看,大致有四种类型:①承上衔接,即填选语段的最后一句;②启下衔接,即填选语段的首句;③承上启下衔接,即在语段的中间填选词句;④并龙并飞式衔接,即两组衔接句合并在一起。
从内容上看,语句的连贯大致有五种类型:①句式的连贯,②逻辑关系的连贯,③话题统一的连贯,④内容合理的连贯,⑤顺序合理的连贯。
二、典型试题
1.把3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括号(只填序号),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2005年高考北京卷)
到了德胜桥。[ ],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 ],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的,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 ],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
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分析:整体阅读,注意句子间的内在关系,由“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一句可知有风,所以前面一空填①。“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可知前面一句与“荷”有关,所以填②。
答案:②③①
2.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004年高考广东卷)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⑤
分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能力层级D。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各句,确定语段的中心或话题,选准第一句,然后用排除法筛选排序。通观语段,是写从车上所见,故⑤句排在首位,句③“白杨林”呼应句⑤中的“白杨夹道”,然后依次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续接②④①。
答案:B
3.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2004年高考天津卷)
①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
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①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协调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D。注意结构一致。由“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可知,短语的结构动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