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语文教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
张晓若
(广州市 第113 中学 ,510630)
内容摘要: 本文就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的触及点、选题研究的内容、选题研究的角度、选题应注意的事项发表了一些看法。
关 键 词: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具体的说就是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的选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当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呢?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观念问题,即语文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小语文”的狭窄范围内,而应该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学的范畴,而且应该拓宽到文化的范畴,在此前提下,才能完成指导者和学习者的任务。本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选题思考的触及点
1、 从课本和读本的文章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
新教材的课本和读本中编入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性或时代感较强的文章,与传统旧教材相比,它涉及的范围更广阔,更具时代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高中第一册《读本》中,编入了《未来医学断想》、《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怎么办》、《科学知识体系地球状结构》等涉及科学前沿的文章,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同学们会捕捉到时代的最新点,会有很多的收获,也会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更会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一点就是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激发点。例如: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再联系初中学过的《曺刿论战》,你是否对于《左传》描写战争的技巧和特色感兴趣呢?或者说对于后世的军事文学有何影响?再如读本中选入了余秋雨的散文《老屋的窗口》,你是否对他的其他散文集如《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同样也感兴趣呢?他的散文有何特点呢?学习《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怎么办》之后,是否会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感兴趣呢?诸如此类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范围。
2、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选题,捕捉社会的热点。
如当今最流行的影视文学,有一些文学作品,它是随着电视剧的播放才被读者所重视,这种现象被世人称之为“文化快餐”,例如钱钟书的《围城》,出版于上个世纪40年代,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剧《围城》的播放,小说《围城》才一版 再版,真正地红火起来,为世人所熟识。二月河的《雍正大帝》、郭宝昌《大宅门》,也是这样,“文化快餐”这种现象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有利还是有弊,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又如各种媒体中铺天盖地的广告,你是否对广告中的语言运用感兴趣呢?又如说话中的“得体”,历来是我们老祖宗重视的话题,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就是这个意思,如今世异时移,现代人是否就不需要“老调重弹”呢?现代人言谈的得体也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现实生活中,有的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这在于我们是否作个生活的有心人。又如近年来出现的“中学生作品热”,如中学生郁秀创作的《花季,雨季》、韩寒的《三重门》等,成为了热门畅销书籍,就有中学生放弃学业、埋头创作大部头作品,那么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又有人认为“韩寒现象”,就是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一种挑战,你的看法如何?这一切都是源于生活,都是从生活中捕捉研究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