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散文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41650字。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
散文文本阅读中的“分析综合”侧重于把握写作思路、归纳文意,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初步赏析及评价。这是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探究“侧重挖掘文本丰富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这三大项在高考散文阅读题中具体体现为以下考点: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2)概括段意或主题;
(3)分析文章结构思路;
(4)赏析散文的形象;
(5)鉴赏作品表达特色;
(6)挖掘文本丰富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探究。
纵观这些年高考散文文本的考查,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其中理解词句含义、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重点、难点剖析】
一、理解语句内涵
1.重要语句的考查角度
句子的分析理解是阅读的关键,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设题的热点。高考对句子的考查有“三考”,一考作用,二考赏析,三考含意。第三考是重点,其它二考可参阅突破二、三。
文中重要句子主要包括: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运用一定表达技巧且效果明显的语句或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重要语句的理解方法
理解语句内涵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第一,扣关键,关注句中重要词语;
第二,明语境,理解句子在段中含义;
第三,找位置,判定内容或结构作用;
第四,析技巧,明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五,看褒贬,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答题模板】
句子本意+语境义(修辞义、指代义、情感义等)。(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二、分析句段作用
1.句段作用的思考角度
(1)内容主题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流露等作用。
(2)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作好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3)表达技巧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2.句段作用的分析技巧
(1)开头句段的作用
①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②引起下文。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使结尾照应。
③奠定基调。有的文章开头就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特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④正反铺垫。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而先去写别人、别的事或别个道理,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烘托、陪衬。这种方法叫作铺垫。无论是正面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都是调动读者浓厚的兴趣。
⑤突出主体。有的文章开头不作铺垫,直接用较多的笔墨抒写主要对象,以突出文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