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对联题摭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9 17:08:5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340字。
中考语文对联题摭谈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中学 曹植喜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字样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随着“新课标”理念和“大语文”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国这一传统的语言艺术对青少年思维训练、品德教育、审美陶冶的影响,属对这一学习语文的途径也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近两年来,对联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考查内容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其考查形式也是多姿多彩。下面我们就其解题策略、题型归类和训练示例作些简析。
一.       解题策略
1.要了解特征。对联是由对称的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语句,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般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和承接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相应位置上的词要词性相同。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节奏也应相合。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还要求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或平仄等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2.要掌握步骤。解答对联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其次要仔细分析,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第三要联系对联的基本特征,反复揣摩已知信息,联系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纵向、横向或纵横交叉地进行比较。最后是筛选过滤思索的结果,准确表达。
3.要储备名联。对联种类很多,可简单划分为春联、楹联、堂联、寿联、婚联、挽联、题赠联、自勉联、名胜古迹联等。其风格各异,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丽;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有的幽默隽永,有的讽刺辛辣。生活中处处有对联,对联苑囿中的名联不胜枚举,平时我们要多留心、多思考、多积累,这样就能够增强对对联的感性认识。
另外,平时要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融为一体,形成题感。
二.题型归类
中考语文对联题形式多样,有选择题、连线题、默写题等客观试题,也有填空题、赏析题、删改题等开放性试题,下面我们仅就命题角度做简单的归类与例析。
1.与名胜文化结缘
例1(2004年南京)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        石头城  对  燕子叽    朝天宫  对  阅江楼    凤凰台  对  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