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50字。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我见
李铃川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一堂成功的课,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所以导入新课至关重要,要打破一开始就是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字词教学、层次结构分析等僵硬的模式,代之以新颖独特的导入法吸引学生,来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比如我在讲《荷塘月色》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月景的诗句或片断。如表现水中月清沁怡人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轼)、表现月光流泻的“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表现月色静寂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等,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辞句,并请学生来谈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和体会,于是美丽的月景就象一幅幅画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通过诗句意境的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荷香月朗的意境中。
除了诗词,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又如教《变色龙》时,我先介绍了变色龙是一种善于伪装自己,借改变肤色,以适应环境来保护自己的小动物,进而设置问题:文章以《变色龙》为题,但刻画的却是沙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这样写扣题吗?学生看书后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认为扣题,有的认为不扣题,甚至有的同学还点出这是象征的手法。我让执不同意见的同学起来争论发言,课堂气氛立刻变的热闹起来。
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联想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须从微观入手,课堂教学应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那种只抓知识点,不分重点的单调教法和排印大量练习的训练课,极易使学生反感,导致抵触、厌学情绪的产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相机插进适宜的趣闻轶事、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活动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形象地解释了教育的实质。教育是生长生成而不是制造或铸造,就是说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能够充分地自由地生长发展。例如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