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0 20:07:2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000字。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提要)
【教学目的】 
1、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 
2、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步骤】 
一、考点解析 
1、高考《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略) 
2、历年高考文学鉴赏题命题概况(略) 
3、新《语文教学大纲》有关规定 
4、*“阅读”部分要求 
5、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选文”方面规定 
      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40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 
   *教学“方式”提示                重视古诗文的诵读。 
    我们认为,作为对世纪的高中生,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必须多读古代文学作品。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决不能抛开我们的优良传统。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高中生多读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新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1%。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熟读成诵,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作品词句的含义和思想内容,重点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二、例题解析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题第14题)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 误项为B:错解“量少(sh o)”为“年少(sh o)”〗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1996年全国题第10、11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