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575字
自然科学类文章(包括科技说明文和科技新闻)的阅读理解占13%的分值,占分比例是较大的,把这一块做好了,必然能较大幅度地提升高考语文成绩。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复习应考的效率。
首先,要吃透“考纲”,熟悉“考题”。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测试要求虽然是放在“现代文阅读”中,与社会科学类、文学作品一同说明的,但只要对近年来高考试题作一番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其基本规律。1.从能力层级看,一般属于B(理解)、C(分析综合)两个层级。2.从考查点来看,一般包括:(1)理解重要词语(主要是概念)的含义,(2)理解并解释重要的句子,(3)筛选并提取信息,(4)归纳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6)根据文章内容、观点作合理的推断。3.从题型看,都是单选判断题,一般为4个小题,12分,提供的文章一般在700字左右。4.从难度看,一般在0.6左右,属中档题,正是考生稍稍“跳一跳,够得着”的考题。
其次,要了解文体特点,把握解题基本方向。从近年来高考试题看,所选自然科学类文章一般有如下特点。
1.时代感强。选文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人类关于生物科学、电子通讯、天文学等等方面研究的新发现和发明创造,是人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从时限看,一般是最近几年的文章,有的甚至就是当年的文章。
2.客观性。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基本价值在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偏重于作者主观情意的表达,而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基本价值在于向人们传授新知识、传递新信息,偏重于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陈述,较少情感成分。
3.内容的单一性。这首先表现为选文基本上是一文一意,一篇文章只介绍一种新知识,或一项新发现、新理论,内容不复杂;其次表现为词义、句义的“惟一”性,一个术语,一个句子,只有一个意思,不存在见仁见智的多解现象,不容发挥。
4.表达的明晰性。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往往采用双关、夸张等手法,就怕读者一眼看穿了,自然科学类文章则相反,用语明了,就希望读者一看便知,一读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