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00字。
转变作文教学理念 转化写作弱势群体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廖菁 312353
作文在考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却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心病。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虽不乏优秀之作,尤其是满分作文煞为抢眼,但大量考生暴露出的思想缺席、个性湮没、思维固化、语言枯涩、技巧雷同等严重缺钙症状,却警示着我们高中作文教学的失败。高中生作文水平存在着严重的层次差异,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作文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高中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地区,接受不同的作文教育,再加上不同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就造成了他们实际写作水平的千差万别。
长期以来,我们老师往往满足于几个写作出类拔萃学生:他们能写出令人颔首的范文,供我们作文课评点;他们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习作,令我们引以为荣;他们能在各种竞赛中获奖,让我们趁机邀功。可是,广大作文水平处于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却成了弱势群体,其实他们才更需要语文老师的激励、表扬、指导,来促成其写作兴趣的萌发,刺激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立足于作文教学中的弱势群体,从情感与兴趣两方面探讨转变教师作文教学畸形化观念、转化作文弱势群体现状的途径。
让情感教育贯穿弱势群体作文教学全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而作文弱势群体最缺乏的就是情感,他们常常抱怨没东西可写,没感情可抒,写作文成了无米之炊,作文勉强复制出来也是面目俗气、不堪卒读: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为了使这些学生的情感不断丰富,并逐渐走上正轨,从而爱上作文,教师将情感教育贯穿于对他们的作文教育的全过程,至关重要。
一、命题重在动之以情
高中生的内心世界与小学、初中阶段相比,更复杂的,更丰富的,更成熟,更内敛。一个高二学生在《写在新年前夜的话》里吐露了内心的秘密:“为了自己的知识贫乏,我开始了担忧;为了自己总不敢那么无拘无束地潇洒一回,我开始了自责;为了自己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我开始了内疚;为了一片落叶的飘零,我开始思索人生的价值;为了一个小小的错,我开始探索友谊的内涵;为了一个飘来的莫名的微笑,我开始爱的寻觅;为了一件礼物,我开始了和父母的对话……。”从这段作文,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的确是揣着一颗焦渴的好奇心,在使劲地探讨着周围的世界,涌动着情感的波澜,但作为作文弱势群体的他们却把这些情感深深地藏在心中,不擅长藉文字语言来表达。如果我们的作文命题能拨动他们的情感的琴弦,他们那灵魂深处的宝藏就不难开发了。
动之以人情。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情的呵护与友情的滋润,我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日”、“朋友金不换”,亲情世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