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古诗鉴赏(8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7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23 14:40: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5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 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 古诗鉴赏+专题一+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 古诗鉴赏+入门知识+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 古诗鉴赏+微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 古诗鉴赏+专题二+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 古诗鉴赏+专题三+核心突破二+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 古诗鉴赏+专题三+核心突破三+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 古诗鉴赏+专题三+核心突破四+Word版含答案.docx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七章 古诗鉴赏+专题三+核心突破一+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
  [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查,淡化模式化、概念化的鉴赏的考查。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逐步养成读懂诗歌再做题的良好习惯。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疏通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能读懂呢?读懂的方法有很多,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阅读诗歌文本。
  一、标题切入
  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
  2017年高考卷中诗歌标题除浙江卷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了交代,如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江苏卷“秋兴”,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了明显的提示或概括。像这样的标题很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当然,读完全诗后可知“戏言”中有“真言”。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的的关键词语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
  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
  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
  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以此为题的诗一般都是咏物诗,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摹写物态、托物寄兴的。如有定语,定语是诗歌立意的重点。
  (3)以人物为标题
  如:“山中寡妇”“里中女”“贫女”“赠妓云英”“蚕妇”“代卖薪女赠诸妓”“西施”“王昭君”“息夫人”“贾生”“渔翁”“剑客”等。
  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历史名人,多表达对其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这种类型的诗
  ……
  核心突破四 从思想感情角度鉴赏
  ——情为何物?家国情怀
  一、古代文人思想、感情的内涵
  观察那些写诗吟词的古代文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
  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
  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文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文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
  古代文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但引起这些情感的缘由却与众不同:
  (1)喜乐。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致有三方面因素:
  ①自然。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②国家。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③人生。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2)悲愤。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
  ①国家。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②百姓。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③亲人。相思不得相见。④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⑤历史。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⑥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二、古诗情感常见内涵类型和表达类型
  1.情感内涵类型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诗歌没有两首感情相同的诗篇。但是,相对来讲,古诗传达的感情还是有大致相同的类型,以下八类情感是最常
  ……
  入门知识 古诗常识
  一、体裁常识
  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1.诗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亦称“古诗”“古风”。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用韵押韵,自由灵活。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①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②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③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④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绝句的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具体说来,有四种:①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这是常式。②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即颈联和尾联,这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情况。它要求第一联对仗。③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都必须对仗。④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即首联和颔联,则要求后一联对仗。
  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方法:①看句数。古体诗句数不限,近体诗每首句数有限定,绝句都是四句,律诗通常是八句。②看字数。古体诗不拘字数,有五言、七言,也有杂言。杂言往往以七言为主,夹杂着三言、五言,也有夹杂四言、六言以至十言不等的。近体诗都为五言或七言。③看押韵。古体诗用韵较宽,不受韵书限制,押韵可平可仄,也可换韵;近体诗用韵严格,只用平声韵,不可用仄声韵,更不可换韵。④看平仄。古体诗不拘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并一定要符合平仄格式的要求——七绝、七律句中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不论,二、四、六字的平仄须分明;五绝、五律句中一、三字平仄不论,二、四字平仄要分明。
  2.词
  词,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唐,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为“曲”或“曲子词”等。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定。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为“诗余”。
  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