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揭开小说结尾作用题的神秘面纱
- 资源简介:
约4610字。
揭开小说结尾作用题的神秘面纱
【真题回顾】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6.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17年高考浙江卷】13.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近几年来,命题者喜欢把小说的结尾作为考查的主要部分。事实上,小说作者也特别注意结尾的写作,小说的结尾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小说结尾艺术技巧和特色的题型更是高考全国卷考查的重点题型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揭开这类题型的神秘面纱?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小说文体特点,从以下几个角度确定答题思路。
1. 情节角度:
看结尾情节与前文的关联性: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结构严谨。
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2. 主题角度:看结尾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点题/突出、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
3. 人物角度:看结尾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刻画/突出人物……性格。
4. 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5. 情感角度:
出人意料的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令人伤感的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
令人喜悦的结尾:符合主人公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6. 读者角度:引发读者思考。
下面我将以2014年全国I卷《古渡头》为例,具体解析小说结尾作用题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2014年全国I卷(解析版)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頂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