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把握成语题设置误区的七种类型
- 资源简介:
约5610字。
把握成语题设置误区的七种类型
方春生
一般来说,高考成语题设计的错误选项,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是有整体性的,而且多数成语有一定的典故或来历,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成语意义的困难。考生如果对成语意义辨析不仔细,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 :信息化浪潮带来了令人目不交睫的变化,越是如此,我们越应该抛弃走捷径的念头和幻想,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交:合拢。睫:睫毛。目不交睫:上下睫毛不能交合。即不合眼,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这里望文生义。把它误解为“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的意思了。此处可以改为“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正确用例] 此时宋云彬已年逾古稀,却为了《史记》的标点工作目不交睫,夜以继日,连日记都中断了两个多月。
例2:如果人们仍然目无全牛,不讲文明地继续破坏生态环境,不仅印度的渡渡鸟会出现灭绝之灾,中国的大熊猫、朱鹮、金丝猴……以及世界上其他珍贵的、国宝级的野生动物,经过几十年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生态环境的恶劣演变,同样有可能会像稀有的渡渡鸟一样,遭受灭绝的厄运。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语境把“目无全牛”望文生义,理解为目光短浅的意思。这里应为“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正确用例] 中国人常把国外有数百年历史基业长青的企业挂在嘴边,并感叹中国企业的鼠目寸光。
二、用错对象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及范围,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事。而且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物、事。考生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导致错误。
例3:音乐剧科班出身的娄艺潇,与藏族歌手四郎贡布共同传唱经典之作《在那东山顶上》:俩人的交相对唱,将东山顶上的那份思念更是抒发得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像举轻东西一樣,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第二展厅的文物”。此处可以改为“淋漓尽致”,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以形容非常痛快。
[正确用例] 雷达阐发见解时,或举重若轻,或大含细入,总能披坚执锐又独辟蹊径,炮制出一颗颗重磅炸弹,把文章作足分量,造出影响。
例4:那拉提草原的春季就是这样,“一日看四季,十里不同天”,无边无际的绝美景色让游客刮目相看,流连忘返。
刮:擦拭。刮目相看:指去掉旧印象,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该是“跟从前比进步很大的人”,不能用于在晚会上表演的“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此处可以改为“如痴如醉”。
[正确用例] 2013年至今,唐立果利用这门古老的手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人刮目相看,不但开上了帕萨塔轿车,还买上了三室一厅的楼房和40多平方米的沿街房。
三、不合语境
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成语自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