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00字。
2006年高考前作文集中训练
麻庭富
题目: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段话可以使人产生许多的联想,请结合生活实际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2)立意自定。
(3)文体不限。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上面是一道完整的作文题,建议同学们先自行进行构思立意和组材,列出提纲,至少要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再看下面的分析。
写作引路:
1. 这个话题是一个关系话题,即应当就“变”与“不变”的关系来进行构思,单谈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合适的,会被视为跑题。尤其在议论文中,分析如果有失偏颇,即只涉及一个方面,则是重大失误。记叙文立意相对含混,未必需要明确地点出两个方面及其关系,只在叙述中往往能自然地触及二者关系。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就是一个关系话题,欲将这个问题谈清楚,就一定要将“亲疏关系”与“认知差异”二者的内在联系分析透彻,只谈一个方面,甚或只谈及“理智与情感”而没有涉及“亲疏”的区别,就都没有吻合题意。因此,在布局谋篇上就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请看下面的提纲:
题目:有色眼镜
立意:感情有很多时候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事物的障碍,只有抛开情感因素才能做到公正。
思路与结构:
(略)(一)引入:感情是认识世界的一副有色眼镜。
(详)(二)分析:是否依靠感情亲疏来左右人生取舍结果判然。着重分开在用人上的表现:
“任人唯贤”(正面)
例:齐桓公用管仲而齐国大治
“任人唯亲”(反面)
例:蒋介石重用嫡系一溃千里综合分析:没有明确应当采取的标准和尺度,不以亲疏定贤愚。
(稍略)(三)归纳:明确立意,用理性摘掉有色眼镜。
这是一篇很符合文题要求的文章的提纲。如果再深一步,我们可以试图抓住“感情亲疏”的根源及其与正确认知事物在本质上的冲突,即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不宜运用以感情亲疏来判断是非的思维方式。
2004年高考天津卷上的“材与非材”的话题作文,也同样要求学生对二者的关系(包含联系、区别、根源、标准等问题)进行理性分析,不能只谈其中某一个方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组正反关系,要特别注意影响它们的诸方面因素。同一事物或人可以在此地为材,彼地为非材;此时为材,彼时为非材;于此人为材,于彼人为非材……而变化的规律又是可循的,能否适应于外界是关键!
这次的作文练习以“变与不变”为话题,也同样可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