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四名篇名句默写
- 资源简介:
约26330字。
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
考查形式比较稳定:在命题形式上,一般采用给出上文或下文的填空题形式,虽然浙江省2007年采用过选择题的形式,但一般不会改变填空题的主流方向。在题量和分值上,一般都是以5选3(给出5个小题,选做其中3个小题)的形式考查,一空一分,赋分6分。
在考查范围上,所考名篇名句基本上都在当年的《考试说明》附录的背诵参考篇目范围以内,极个别句子出自选修教材。2017年背诵参考篇目变化较大,古文变动三篇,古诗词变动三篇。详情见《知识清单》对应内容。
在考查的内容上,诗文并重,以课内诗文为主,兼考课外名句。所考的内容朝代上侧重于先秦和唐宋,文体上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2017•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4)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鹧鸪天》)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1)注意“肱”的写法,不要把“义”写成其同音字“意”。(2)注意“钩”“愤”的写法,不要遗漏第二句中的“之”字。(3)注意“贰”和“罔”的写法。(4)注意“萦”“扪”“胁”的写法。(5)无生僻难写字,关键是要识记得牢固。
答案 (1)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3)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4)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5)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2.(2016•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_____,辱其群臣。_________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客喜而笑,________________。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特别是通假字。只选做3道小题。
答案 (1)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 (2)而相如廷叱之 相如虽驽 (3)洗盏更酌 杯盘狼籍 (4)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5)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3.(2015•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2)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我最怜君中宵舞,________________。看试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贺新郎》)
解析 本题以五选三的形式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句中要注意“邪”的写法。(3)句中要注意“盘”“扪”“历”“胁”的写法。(4)句中要注意虚词的写法,不要遗漏、更换。(5)句中要注意区分“道”“到”的位置和写法。
答案 (1)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3)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4)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5)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补天裂
4.(2014•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