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8/16 15:18: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11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0 游褒禅山记+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2 我有一个梦想+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 荷塘月色+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2 故都的秋+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3 囚绿记+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5 离 骚+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6 孔雀东南飞 并序+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7 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8 兰亭集序+Word版含答案.doc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9 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单元DIYIDANYUAN
  1 荷塘月色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下列对前两段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之美。
  B.“脉脉的流水”中,“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流水人的情意。
  C.“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D.第①段重点写荷塘,第②段重点写月色,但又彼此渗透: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解析A项,“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之美”错,“田田”“亭亭”“层层”不表示“朦胧”,表示“茂盛”。
  答案A
  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解析从“灯光”是“渴睡人的眼”这两个事物中,不难发现作者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用“渴睡人的眼”形容“灯光”的朦胧。
  参考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把树缝里漏出来的“没精打采”的路灯光比喻成“渴睡人的眼”,反衬出月色的朦胧迷人。
  3.第③段中所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回答。
  解析抓住景物的特点和作者在写景时流露出的情感理解。由树的阴森、灯光的没精打采,可以看出作者淡淡的忧愁。
  参考答案在这段文字中,写树,用“重重围住”写树木的茂盛,更写出作者的压抑感;“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写色彩的黯淡,更写出作者心情的黯淡。写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表现的是作者心绪的低落。“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表现的是作者那片刻的宁静不复存在,心中烦乱不堪。
  二、语言运用
  4.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诗句“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然后仿照其修辞手法写两句话。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解析(1)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
  ……
  3 囚绿记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1.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私的念头”指的是把常春藤拉进小屋,作者说这种做法是“自私”的,可见作者有勇于批判自己的精神。
  B.作者用爱惜乡间屋内未清除的杂草和蕈菌来说明自己喜爱常春藤的原因,在表达技巧上是类比手法。
  C.“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好像病了的孩子”用比喻的手法,写“我”对常春藤的损害。
  D.作者一方面说“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说“魔念在我心中生长”,显示了内心的矛盾。
  解析A项,“作者有勇于批判自己的精神”理解不当,应为“我”的“执念”。
  答案A
  2.“我”为什么“囚绿”?为什么最后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解析第一问的答题区间在节选部分的第一段,第二问的答题区间在节选部分的倒数第二段,摘取关键语句加以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我”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简陋的房间,装饰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让绿恢复自由是因为“我”看到了绿的顽强,从自己的遭遇中体会到了绿对阳光、自由的热爱和“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3. 导学号95114004有人说,全文都围绕着“绿”来写,作者没有必要详细交代离开北平的原因,如果删去,语言会更简洁,文章线索会更清晰。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这一问题要联系散文的主旨和创作背景分析。交代离开北平的原因正是交代创作背景。如果删去,散文的主题就没有了深度,“绿”也就失去了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①这是散文的社会环境描写,使文章的主题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②本文通篇写常春藤的“绿”,赞美的是“绿”的那种对阳光的追求和向往,永不屈服于黑暗、坚韧奋斗的精神。③这一精神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需要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碍,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执着地追求光明和自由。
  二、语言运用
  4.仿照画线语句的结构和使用的修辞手法,再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必须与原句运用的修辞一致,句式基本一致,表达类似的情感。画线处多用短句和对比手法。
  参考答案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血烤热了。我欢喜看草青,我欢喜看花艳。我疲惫于空旷的冬季的萧条和秋季的死灰,我怀念着绿色,如同干枯的苗期望着甘霖!我如
  ……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②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③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下列对第①段段意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论述马克思注重理论科学的新发现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影响。
  B.介绍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指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C.概述马克思密切注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以及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
  D.赞颂马克思对各种科学新发现都有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他科学家和革命家二者兼而有之的特色。
  解析这段文字共五句话,第3句话是全段的核心,即“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据此可知B项概括最准确。
  答案B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一生中的发现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领域。
  B.马克思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的发展,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他还密切注视物理学科的发现。
  C.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是他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的顶峰。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成就空前绝后,导致世界各国都驱逐、诽谤、诅咒他。
  解析D项,“世界各国”错,应为“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资产者”。
  答案D
  3.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从节选的内容看出,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源于他的革命实践,科学理论对他的革命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可据此分析。
  参考答案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参加了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革命实践是创立理论的基础。伟大的革命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着伟大的革命实践。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又是同样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
  二、语言运用
  4.请从孔子、庄子、马克思、霍金中任选三人为例,按照要求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不少于60字。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使渺小而脆弱的人变得伟大而坚强。
  解析解答此题分三步:一选人物,要从四人中选自己熟悉的;二是要围绕观点“思想的作用”讲所选人物的境遇;三用排比,做到语意连贯,句式基本一致。
  答案示例(1)是孜孜不倦的思考,让出身低微的孔子成了名垂千古的大成至圣;是超凡脱俗的智慧,让形容枯槁的庄子成了逍遥自在的南华真人;是开天辟地的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