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典型真题详解(江苏卷)
- 资源简介:
约11170字。
2018高考语文典型真题详解(江苏卷)
文/江苏 秦葆
今年的全国高考江苏语文卷,是严格按照2018年语文科《考试说明》命制的,其结构和题型与去年大体一致,难度也大体相当。试题的考查点和覆盖面符合江苏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能较准确地反映考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级水平。试卷以人为本,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题型合理多样,梯度清晰,有较明显的区分度。今年的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中学语文发挥自身的学科特点和育人功能上起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从试题命制选材上看,今年的江苏卷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选材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今年江苏高考语文卷,选材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实际,能较好地触动考生的情思,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在语言运用中,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文字运用题第3题虽然是解读古典诗句,但下围棋、荡秋千、抖空竹、放风筝四项娱乐活动至今仍很活跃,考生非常熟悉,并不存在时代隔膜。第6题的漫画小兔子拔萝卜富有教育意义。小说阅读《小哥儿俩》写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文本面孔亲和,考生容易读进去。附加题的材料概括分析题中的网络表情符号,如QQ表情符号、“小黄脸”、GIF动画表情,简洁时尚,活泼好玩,让学生在考场上顿感放松和亲切,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信心。
2.崇尚经典名篇,追求文化品位。总览全卷,不难看出,今年的江苏语文卷崇尚经典名篇,追求语言的典范性代表性,注重发挥经典的对青年学生的濡染作用。张籍、凌叔华、梁思成、龚自珍等大家名作先后登场,文科附加卷《红楼梦》《家》等七部名著依次亮相。在经典作品的阅读中,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的挖掘与表达。比如文言文阅读第9题“可以风世”的具体内容,包括“为官当勤政爱民、为人当感恩重义”,这些价值观对于当下青年学生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不仅大题目注重经典,而且小题目也是精心挑选、煞费苦心。比如“语言文字运用”第1题涉及对“儒家经典”的正确认识;第4题涉及对“偏见”的人文思考;第12题课外名句考到“风乎舞雩”,在过往连考四年的情况下再考《论语》名句,体现出命题者对经典和优秀文化的重视。这些大大小小的经典作品一旦作为命题素材引入试题命制,便保障了今年江苏试题经典底色和文化品位。
3.文言文钟情“袁枚”,再次彰显江苏地域特色。江苏卷的文本阅读,常常选择江苏籍或与江苏有密切关系的作家作品,加入江苏元素,体现了鲜明的江苏地域特色。2017年文言文阅读选的是江苏高邮人、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