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1(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5 21:33: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Word版含解析
  考点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2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2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2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25+断句-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26+识记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Word版含解析.doc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而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采用的是将其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的形式。无论采用哪种考查形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都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
  1.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判断出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如2018年高考浙江卷第14题。(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如北京卷和重庆卷都采用过此种考查方式。(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课标全国II卷均采用了此种考查方式。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考向一    一词多义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修:编纂,编写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担忧,忧虑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确实,的确
  D.数罟不入洿池                  数:很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D项,数(cù):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来歙传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父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歙女弟为汉中王刘嘉妻,嘉遣人迎歙,因南之汉中。更始①败,歙劝嘉归光武,遂与嘉俱东诣洛阳。
  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以衣之,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尝与隗嚣相遇长安。其人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如2017年高考山东卷采用的是这种形式。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如2018年高考北京卷等。
  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考向一    根据词性辨析虚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答案】B
  【解析】B项,均为介词,替。A项,前者为副词,却;后者为副词,才。C项,前者为介词,依靠;后者为介词,因为。D项,前者为介词,于;后者为语气助词,表反问,呢。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单独命题考查始于2014年大纲卷,到了2015年,课标全国I卷、课标全国II卷都单独设题,考查了“登进士第”“兵部”“庙号”“太子”“(古代男子的)字”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之后这一考点成为了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固定题型,如2018年课标全国I卷、课标全国II卷、课标全国III卷都进行了考查,预计2019年高考仍是考查重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 
  复习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到:阅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遭母丧,服阕,进右中允,转左谕德。父丧归。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
  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