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课时,约1470个字。
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八下语文
授课时间第2周 星期四 2006年2月23日总第10课时
课题我的第一本书课型自读课文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5、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6、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重点目标3、4难点目标4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新授
(一)字词掌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ù)似 掺(chān) 脊(jǐ)背 枉(wǎng)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温厚:温和宽厚。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研讨:(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
板书课题、作者
小组内分工合作,定时完成,做在作业本上,当堂订正。
抽一人即可,要留足时间。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