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传统的教学给教学语言以精确的定义:指从事各类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准确、清晰地传达教材信息及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而采用的口头语言。但仅把此作为一种“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师“操作”的对象不仅是“物”(教材),还有更为重要的是“人”。而且,教学也不是物质生产,而是一种精神生产。因此,认为教学只具技术性是片面的,或者说,技术科学性是一个方面,还有一方面呢,是艺术,是以技术科学性为基础,又以语言表达为主的综合艺术。是否具有用语之智和情理交融的显著特征,实为这门综合艺术能否成立的关键。应该说教学综合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br>
现在的教育教学主要还是课堂教学,讲课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作为教学艺术的讲课,应该是融立体化塑造蓝图于立体教学方式之中的讲课,而不是传统教学式的单纯讲(注入、灌输)和听(被动接受),它应该是通过讲与听来有机形成师生和谐共创纵横交织的信息交流网络系统,从而使师生双方都在这立体化的塑造熔炉中,得到整体性的优化发展,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只有这样的讲课,才堪称是教学艺术的讲课。讲课,若按其过程结构划分,可相对分为开讲、继讲和结讲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下面就从实践性的角度对三个部分作简单阐述。<br>
<br>
(一) 开讲艺术<br>
开讲语,也叫导语,是指教师上课开始时所说的与教学内容有关、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席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讲语的设计是教学语言的一种艺术。开讲语在课堂教学中有稳定情绪,吸引注意和先声夺人,确立基调两个具体作用。开讲语的设计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语文教学,其开讲语有一定的特殊要求:<br>
求精<br>
开讲语的目的是引出新课,它本身并不是教学的内容,更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要力求精粹,点到为止,切不可喧宾夺主。让我们来举几个例子。<br>
下面是一位老师讲《春》的开讲语:<br>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两篇写景的散文,后来我们又写过《春天的景色》小作文。看过大家的作文后,我感到有些同学还不善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以次表现春天的特征。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要着重学习作者怎样细致观察事物和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色,以及怎样通过景色来表现季节的特征。<br>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出了学习本文的目的,以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教学拉开了序幕。<br>
下面是一位老师讲《谈骨气》的开讲语:<br>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谈骨气》。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好的问题,其中有不少同学都提出了“什么叫骨气”的问题。好,我们的课就从这里开始......<br>
“骨气”是个表示道德观念的词,词义抽象,学生不易懂得它的含义,教师在开讲语中,三言两语就把这个关键问题提了出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br>
求巧<br>
导语重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导语,不要千篇一律,要依据教学内容力求巧妙、新鲜,富有吸引力。<br>
有一位老师讲《中国的拱桥》是这样开头的:<br>
师:在学习今天的课文之前,先请同学们帮我把一句话说完。假如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去请教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就要把这道题的做法向我详细地--<br>
生:说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