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8写作第一节当今高考最流行的4类材料作文(4份)
- 资源简介: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8+第1节(4份)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8+第1节+精准提升1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8+第1节+精准提升2 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8+第1节+精准提升3 其他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8+第1节+精准提升4 “材料+命题”型作文写作指导+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节 当今高考最流行的4类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2015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明确提出的,其本质上还是新材料作文,只是要求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指令”,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经过多年的发展,该题型已成为高考作文考查的重要题型,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全国卷Ⅱ作文题、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和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从写作要求上来说,均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情境化。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往往创设特定的情境,能够真实、即时地检阅考生面对社会热点、现象时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一定要将自己代入这个特定的情境中去写作。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要正当18岁的考生们在高考考场上完成一次跨时空“对话”——以“世纪宝宝”的身份,写封信给2035年18岁的那代人。
2.指令性。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对写作者的身份、写作对象、写作背景、写作文体等都有明确的限定。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考生在写作这个题目时,要“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这是身份指令;题目给出了五个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有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这是文体指令;任务中还明确了文章是写给谁的,这是对象指令。
3.思辨性。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多个人物、角度或看法呈现出多重的相对、相反或递进、因果等关系,需要考生辩证思考、多角度思考、多层次论证。
第一步 确定三个要素——材料的要义、创设的情境和写作任务
这三个要素中,弄清“材料的要义”,主要观照材料本身;弄清“创设的情境”,主要观照材料本身和引导语;弄清“写作任务”,要观照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看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后,首先,要读懂材料,弄清事实,抓住材料核心;然后,确定创设的情境,明确题目要将自己代入怎样的交际环境、特定氛围、时空地点或某种处境中进行写
……
前面所讲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组合型材料作文,是从写作要求和材料呈现形式上来界定的,从本质上来说,二者都属于新材料作文。这里所讲的“其他新材料作文”是指除去以上两种类型之外的新材料作文,也就是一般的新材料作文。该题型是在2006年高考中出现的,它既吸收了传统材料作文的优点,又不像传统材料作文那样限制过多,表现出“限制性与开放性结合,指向性与灵活性统一”的特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题型形式日趋成熟,愈发凸显其思辨性,是当下高考作文考查的重要题型。
一、审题
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我们必须有这个意识,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是对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之后引导语的领会和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对于所给材料,要审清其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倾向等;对于引导语,要审清其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对于写作要求,要审清其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倾向性或限定性。
新材料作文题的材料呈现形式和表述类型较多,审题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应采用不同的审题策略,具体如下:
材料类型 审题策略
从材料类型的繁简分 单则材料 着眼于对材料内涵、主旨的提炼
多则材料 厘清多则材料间的关系,存异求同
从材料主旨的表达分 直观型材料(如新闻类) 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具体的事件提炼出抽象的观点
含蓄型材料(如寓言类) 从材料的寓意或象征意义等入手提炼主旨
话题型材料 要辨明话题的不同拓展方向
二、立意
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更是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让你的文章立意准确、不凡。
1.提炼中心法
对于一般考生尤其是写作“道行浅”的考生来说,提炼中心法最为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