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易混和易错字音的辨别
- 资源简介:
约3180字。
第一讲 易混和易错字音的辨别
复习目标:
1. 通过对高考常考字音的分析,让学生对字音考查获得更加理性的认识。
2. 通过对常考并且容易混淆的字音的示范梳理,进一步提升冲刺阶段的复习效率。
问题纵览
1. 因梳理不到位,而记忆不科学。注重了记忆数量和练习次数的增加,而忽略了对已记牢、尚模糊、陌生和盲区字音的梳理,存在已会字音重复记忆,模棱两可字音很少触及,盲区字音一无所知的现象,直接导致了记忆效率的低下。
2. 识记方法比较单一,存在以背诵代替练习,或以练习代替背诵等现象。部分学生出现集中辨析字音而生出陌生感的问题,部分学生出现了方法技巧“一箩筐”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3. 缺乏必要的字音辨别技巧,或者不能灵活运用相关方法。形声字识记中有以下误区:分不清字的形旁和声旁,如“翌日”的“翌”;声旁的声母变化了,如“纤维”的“纤”读xiān,不读qiān;声旁的韵母变化了,如“捺”读nà,不读nài;声旁的声母、韵母都变化了,如“彤”读tóng,不读dān。另外,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具体语境而变化,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误读。
4. 因字形分辨不清(形近字)而读错。如“一抔póu黄土”“肄yì业”“鬼鬼祟祟suì”,分别易读成“杯”“肆”“崇”。
5. 受成语中某些带有通假现象的文字和读音、旧读、专用人名地名的影响读错。如“燕yān山”易读成yàn,“事迹”统读jì,原来还可读jī。
二轮对策
正确识记现代汉字读音,虽然只是考查记忆能力,但也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的问题,正确识记汉字读音,也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对策一 准确把握认知范围
绝大部分出自2 500个常用字,极少部分出自次常用字1 000个,应当注意从中筛选过滤。对易读错的字词,在其下面用铅笔画线,记忆后再筛选,再记忆筛选,直到最后记完。还可以建立自己易读错的词库。注意上面讲到的几种易读错的情况。 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碰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一定要多读多练。
对策二 处理好“少”与“多”的关系
“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如“迫”字有两个读音pò和pǎi,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迫”才读pǎi,其余的都读pò。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
对策三 多角度识别多音字
首先,可以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其次,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如“巷”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hàng,而一般情况下读xiàng,如“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等。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