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30字。
名人墓、祠对联赏析
李学开
1.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福建郑成功祠)
[赏析]郑成功是明末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当时清军已经攻占了北京,打下了大半个中国。秀才出身的郑成功,坚决参加了抗清斗争。他曾经亲自率领15万大军北伐,可惜没有成功,又退回了厦门。但他的反清活动,极大地振奋了人心,也为读书人树立了风范。这是上联的意思。郑成功在1661年率领部队25000人,坐着大小战舰几百艘,浩浩荡荡,向台湾进发。经过9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打败了荷兰侵略者,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中国的大统一立下了丰功伟绩。作者号召有志之士要以郑成功为榜样,打击侵略者,保卫祖国。这是下联的意思。此联高度概括了郑成功的主要经历和历史功绩。
2.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扬州梅花岭史可法墓)
[赏析]史可法,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史可法以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史可法率领扬州军民与围城清兵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他忠贞不屈,英勇就义。其义子史德威遍寻遗骸不得,遂依史公遗愿,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此联抓住祠墓周围环境特点抒发哀悼之情:来到梅花岭,白天看见“数点梅花”,使人想到史公和臣民滴下的亡国之泪;晚上遥望洁净无尘的“二分明月”,又让人想到史公的故臣之心。联语以点点梅花喻泪,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催人泪下。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台湾统联访问团时深情地说:“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前有一幅对联,叫作‘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就能激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湖南浏阳谭嗣同墓)
[赏析]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是“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后来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辛亥革命以后,康有为回到国内,到浏阳的谭嗣同墓去祭扫,写下了这副对联。上联嵌上了谭嗣同的字“复生”,意思是说,谭嗣同不会再活了;下联嵌上了自己的名字,意思是说,我康有为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上联表达了康有为对死者的深深哀悼,下联却流露出他自己的伤感和苦闷。
4.一身不自保,千载有英名!(杭州秋瑾墓)
[赏析]秋瑾是清末有名的女革命家,因为参加推翻清朝反动政府的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