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相关素材积累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4/26 18:02: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370字。

  杜甫生平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其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一、 读书漫游(712—746)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能考取。他在这一时期,漫游了齐、赵、梁、宋。游齐、赵时,曾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结识,一起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合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二、 困守长安(746—755)
  30多岁时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时的皇帝身边有几个奸臣,杜甫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屈辱生活。甚至为了解决衣食问题不得已做过小贩。这种情况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炼,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
  三、 战乱流亡(755—759)
  755年,即天宝十四载,11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6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杜甫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后来冒险逃出。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
  这一时期,由于杜甫深入人民的生活并且真正深入战争,所以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四、 蜀中漂泊(759—768)
  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辗转来到成都,并且在朋友的资助下,建了一所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765年,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辗转到达夔州,生活也更为艰难。需要注意的是到达夔州这一时期,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也在此时达到了高潮,尤其是旅居夔州后,不到两年时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该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五、 舟中长逝(768—770)
  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准备回老家,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