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字。
说明:此稿经过陈佳民教授亲笔修改。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主编陈佳民教授与广州市部分教师座谈会纪要
时间:2004年9月8日
地点: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主题:高一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程序:1、陈教授谈新课程实施的三个问题。
2、陈教授回答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疑惑。
整理:荔湾区教研室中语科 董传辉
高一语文新课程实施已有一周的时间,华南师范大学陈佳民教授和广州市教研室中语科谭健文老师和唐吉民老师及其他来自我市教学一线的部分老师齐聚一堂,就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交流。作为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一《语文》的主编——陈教授谈了新教材编写的部分理念及实施建议,对一线教师的启发很大。现将陈教授的谈话记录如下。陈教授先谈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语文教师自己不必过分否定过去的语文和语文教学。
自70年代以来对语文的批评此起彼伏。听到这么多批评,个别一线的语文教师感到语文一无是处,无所适从。其实,对于这种种色色的批评,应该有一个冷静的分析。许多批评很中肯,但也有一些批评只是批评者一时一事的感觉,缺乏恰当的准则和依据,多数也没做认真的调查。“误尽苍生是语文”之类的说法,更是简单粗暴、哗众取宠。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也不是要全盘否定过去的语文、语文教学。今年开始广东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语文教学工作有了新的准则和依据。现在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加强自信心,提高责任感,肯定应该肯定的,保留可以保留的,接受新理念、创造新做法,这样才能使这一次课程改革实验获得成功。
二、从目前的情况看,阅读教学的问题比作文教学多,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又比文言文教学多。
这是从“效益”的角度来说的。阅读比写作容易,读现代文比读文言文容易,照理现代文应该好教,可惜现在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那么好。课本中的现代文,高中学生基本能理解,在学生能掌握文章大意90%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怎么教呢?习惯的做法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作者、背景、主题、情节到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运用,我们对现代文的理解分析不可谓不细,也不可谓不深。但是,阅读不仅仅是理解,阅读效益是由阅读量、理解率、记积率(记忆积累率)构成和产生的。现代文阅读量少,记积率低,这两个问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