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浅谈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学法
作者:江苏省滨海中学 于国松 时间:2006/5/22 16:13:1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57
一.扎实做好课前预习
这套教材,要求老师一改过去的那种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讨论与交流的形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鉴于此,学生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等到上课才把课本拿出来,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作出深入的思考,讨论与交流时就会显得十分被动。可见,课前预习已成了这套教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预习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一是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必要时可以查阅工具书。二是标出优美的词语、名言警句和经典性的段落,熟读乃至背诵。三是揣摩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义。四是对文章的思想艺术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总结,并由文章引发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二.踊跃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笔记本上写好发言要点,并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讨论,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没有发言时,则要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归纳别人的发言要点。在讨论与交流中,培养自己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一定要积极参与,稍微偷懒就会把自己变成看客或局外人。
三.积极进行拓展延伸
这套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的,每个专题的各个板块又表现为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些文本只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材料,光凭这些还远远不够,因此课余时间同学们要积极向书外拓展延伸,到读本或其他书籍中寻找相同专题的文章反复阅读,体悟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陶冶自我的高尚情操,滋养个人精神成长。
四.努力坚持课外练笔
平时阅读的文本和课外的材料对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很有帮助,但这些都属吸收的过程,很多材料在我们的大脑中是无序的甚至杂乱的。要想真正使人文素养有个质的提升离不开整理的过程。这个环节不需要我们机械地将读过的文章进行区别分类,而是通过写随笔的形式,对我们平时积累的散乱的内容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种综合的人文素养。随笔的内容可以是以下方面:自己的心灵独语;班级热点、校园花絮;自己与亲友的故事;读书随感;风花雪月、花鸟虫鱼;遥想未来、仰望星空……
新教材给了我们新的机遇,只要我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笔,就一定能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用好语文,真正使我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