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12970字。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能够理顺思路错综的文章的理路。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自测】
一、诵读文本,结合注释和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二、完成下列文言知识的梳理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3、王说 4、为长者折枝
5、刑于寡妻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7、盖亦反其本矣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10、是罔民也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危士臣
3、朝秦楚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6、轻暖不足于体与
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8、寡固不可以敌众
9、弱固不可以敌强
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1、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
12、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
13、刑于寡妻: 14、然后从而刑之
15、是罔民也
(三)特殊句式
1.百姓之不见保 2.臣未之闻也
3、莫之能御也 4、未之有也
5、何由知吾可也 6、牛何之
7、何以异 8、夫子之谓也
9、然则一羽之不举 10、舆薪之不见
10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四)重要虚词
1、之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4)夫子之谓也
(5)牛何之? (6)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 以
(1)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无以,则王乎?
(3)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4)挟太山以超北海……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7)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8)以羊易之。 (9)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3、而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犹缘木而求鱼也。
(3)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6)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7)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自研自悟】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自练自提】
翻译下列句子
1.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