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伤春悲秋登楼模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2/9 20: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高考古诗阅读(鉴赏)指导<br>
<br>
广州市九十七中学  林穗迎<br>
<br>
《考试说明》指出,“文学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为了既能体现《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一般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平时的训练,高三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br>
读懂诗歌是鉴赏的第一步,若不能读懂就谈不上鉴赏了。1、要读懂诗歌需读懂诗中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载体。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2、要读懂诗歌还需领会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因此,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的体现古人文化心态的意象,是有助于进行鉴赏分析的。<br>
本文主要就伤春悲秋及登楼模式等几种题材诗歌中的一些常用意象及古代文人常见心理,谈谈如何更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鉴赏。<br>
<br>
(一)悲秋<br>
<br>
在古诗(文)中,秋是个值得留意的季节,因为秋季是惹人感伤的季节。中国古诗文中有太多的悲秋之作,或触景伤怀,或睹物思人,教材里也有《登高》、《一剪梅》、《桂枝香  金陵怀古》等篇目涉及悲秋的题材。<br>
鉴赏此类诗歌,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悲秋诗当中的“游子(异乡客、征夫)”情怀;当然,要读出诗歌的内涵,需要把握诗人的抒情习惯,并且仍需要抓住诗中常用的意象。<br>
一、触景(物)伤怀<br>
在秋天里感伤,这是古今中外文人的一种传统心理。秋风、秋雨、秋叶、秋雁、秋蝉、秋声,无不令诗人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尤其是身在异乡多遭磨难、命途多舛的迁客骚人,更是容易触景伤怀。鉴赏这方面题材的诗歌,可指导学生从分析意象的特性入手,再联系此特性,揣摩诗人的感情。<br>
雁是一种侯鸟,有每到秋季便离开北方(家乡)到南方过冬的习性,看到大雁的迁徙,游子自然而然想到自己也处于相似的情形当中——远离故乡,离开亲人,因而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若是兼有不幸的遭遇,则更是愁上加愁。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中恰是给出了关于大雁的诗,并要求分析雁这一意象。<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