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作文要避免什么
2006年高考作文要避免什么?我们从2005年失分作文中来总结一些教训。
2005年高考全国作文题及各个省市的自命作文题,可谓丰富多彩,百花斗艳。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之举,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一般来说,高考的话题总是与现实生活、当代社会紧密联系的。多年前的高考作文,或写记叙性的,或写议论性的,或说明、抒情均要使用哲理散文性的。就是说,对文体的要求相对而言比较具体单一、明确。然而,近年来的话题作文却打破了文体的界限,而给同学们在考场上更大的表现空间,考生完全可以结合个人的专长优势、情趣爱好、文体把握来选择适合的形式加以表现。
2005年高考作文阅卷场反馈的信息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辽宁,高考作文无满分;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仅为38.2分,低于2004年和2003年……这除了由于命题范围越来越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多元化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作文命制不可预测性增强外,考生自身的问题也颇为严重。审题不清、偏离题意;立意不明、瞎编乱造;素材匮乏、雷同、陈旧;内容浅薄、空洞;盲目求新、文体不分;仿作套作;幼稚化、政治化等现象大量存在等等。这些老问题该如何解决?2006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又应注意哪些问题?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尽量杜绝失分?无疑这对于正在备考的高三学子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开放的作文体制下大量佳作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少量不尽如人意的次品,以致使一些同学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为使后来的考生不致重蹈覆辙,不致抱憾于考场,现将其中较典型的作文失分类型归结如下:
· 一、扣上话题,信马由缰
· 二、标新立异内容空洞
· 三、立意肤浅,思想贫乏
· 四、偏离题意,另起炉灶
· 五、简单模仿,照搬照抄
· 六、文体不明,非驴非马
· 七、忘写题目,笔迹淡草
· 八、虚情假意,胡编乱造
· 九、思想偏激,低俗下流
· 十、语言缺乏灵性与美感
一、扣上话题,信马由缰
近几年来,以“话题”为主的高考作文,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话题作文给不同的考生提供了有话可说的空间,不会闭塞思路,不会让考生写不出文章来。但话题作文也日益显现出其弊端,那就是高考作文产生了大量的套用文、克隆文,有些得了高分甚至满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考作文失去了信度和公允,也产生了不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