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50字。
高考作文出彩三法
——从高考优秀作文的语言表达说起
应慈军
如果说主题是一篇文章的心脏,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架,那么语言毫不犹豫地就是文章的细胞了。在高考作文阅卷中,作文的语言日益受到重视。正如孔子所说: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文”即是指文采,没有文采的文章,便不可能远播。
最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增加的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明确将语言要“有文采”和“要生动形象”纳入评分标准,更体现出语言在高考作文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之近年来,高考作文文体的放宽、审题难度的降低,就更凸现出语言的重要性。从一定的程度上讲,高考作文不仅是才识的竞争,更是语言的较量。阅卷的实践也证明,一篇出彩的作文在立意、结构等方面环环紧扣,同时也具有行云流水、美妙多姿的文辞。
如何能让自己的作文在百舸争流中更胜一筹,笔者以今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就作文语言作以下几点分析。
一.简洁精辟,耳目一新
高考作文讲求的就是一种“短平快”的作风,短短的几十分钟要勾勒出一篇有血有肉的不少于八百字的作文,势必要求文章的语言精练,而非拖泥带水,邋遢冗长。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所要的意蕴。精辟的言语总会给人以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一篇题为《站在情感的枝头,歌唱》的优秀作文,作者写道:
“有时候,我们爱得太深,明白得太迟;有时候,我们想得太多,伤人太深。”
话虽不长,却言之有物。在这样的语言中找不到一个多余的字。高考作文字数限制,要在短时间内短篇幅内讲清楚讲完整一件事,一个理,只有字字惜金,句句在理。
同样是一篇获得58分高分的作文——《我心依旧》,作者在结尾处写道:
“情感总是在左右我们的思维,而我们的思维又控制着你我的行为。只有去接近它,才能感觉到,只有面对它,才能感悟到——生命的本质、事物的本质。”
围绕着情感与认知的主题用简明的语言来作结。语言很朴实,却具有一定的思辩力,用“精辟”二字来形容实不为过。
优秀的高考作文在于“精致”,而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语言的精致。简明精辟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在优秀作文中,这样的句子并不少见。请看《近之惑》中对“理性”的一段描写:
“理性是成功者的健翎,远足者的劲帆,惟其相伴,才能使目明,使耳聪,明辨是非曲折,明断事物之势。”
二.修辞魅力,吸引眼球
要使语言达意,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太困难;而要使文章出彩,就要在达意的基础上恰倒好处的运用修辞手段,恐非人人而能为之。修辞的美来自于一种“味”,即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提出的“余味曲包”,它主张深刻的文章言语要文采丰富,不尽的意味曲折地包藏其中,这就要求作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