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3570字。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教案
一、教材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逻辑的力量”。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海量信息,懂一点逻辑,可以更好地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我们常常要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观点,作出论证,学习逻辑,可以使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往往会基于事实进行推理,作出判断,掌握一些逻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寻未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且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从而达到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到无懈可击
2.了解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理解各种推理形式的推理规则,从而正确运用语言。
3. 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更清晰地理解语言中体现的逻辑。
4.通过实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形成逻辑思维,在阅读中增加思考的深度,培养比较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理解各种推理形式的推理规则,从而正确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更清晰地理解语言中体现的逻辑。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推理?推理的种类有哪些?
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
推理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向划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该种属性的结论。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部分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该种属性的结论。不完全归纳推理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叫做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可分为完全类推和不完全类推两种形式。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时的类推;不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推理形式分类 常见逻辑推理形式 前提和结论的关系
演绎推理 三段论、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排除法、二难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