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10字。
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谈意气”题解
【湖南省2006年高考作文评卷组】
2006年湖南卷要求考生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其题目如下: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
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
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此题依据2006年语文科《考试大纲》的精神,采用标题作文的形式,并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做了一定限制,要求考生依据命题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细读此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依然延续了前两年的命题思想,自觉站在考生的立场,与考生一道去挖掘现实生活的素材,引导考生写出自己应有的真情实感和体验认识,但采用的命题方式是标题作文,而不是往年的“以引导语直接引出话题”。
标题作文,是广大考生特别熟悉的一种命题形式,但今年这道标题作文不同以往。以往的标题作文,只是给出一个标题。今年这道题,在给出题目之前先列出了“意气”一词的三个义项,然后叫考生以“谈意气”为题作文。这也就意味着,命题对考生的立意有一定规定——你既可就三个义项比较全面地谈“意气”;也可只取其中一个义项来谈“意气”,但不能脱离命题这三个义项而随意发挥。
命题虽列出《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意气”一词三个义项,但要审好题,还需考生调动自己的积累,细心体味这三个义项。
“意气”一词的第一个义项是“意志和气概”。“意志”指的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如意志坚强,意志薄弱,不屈不挠的意志。”“气概”指的是“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如英雄气概,气概非凡。” “意志”“气概”合用,便构成了“意气”的第一个义项。就这一层意义说,“意气”一词,多用来指一种向上的,昂扬的精神状态,如意气风发,意气昂扬。
“意气”一词的第二个义项,是“志趣和性格”。“志趣”指的是“行动或意志的趋向”;“性格”指的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懦弱、粗暴等。” 就这层意思说,“意气”一词,多用来指朋友间的相知相识,如意气相投。
“意气”一词的第三个义项,是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这个义项是考生比较熟悉的。年轻人,容易偏激,任性,事后又免不了以“意气用事”自责。
以上解说,并不意味考生审题时要去“背词典”,而是试图通过条分缕析的分析,让考生明白,“意气”一词的三个义项,分别指向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交友”和“处事”。命题虽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对“意气”一词三个义项作了说明,但一眼就能概括出“精神面貌”“交友”和“处事”这三个方面,也还是需要水平的。很明显,命题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明确“意气”一词的三个义项之后,接下来便是角度的选取。前面说了,这道题,既可就三个义项作比较全面的论述,也可取其中一个义项来谈“意气”——这就有个角度选择的问题。
考生一般应选择自己最有把握、最有体会、最便于发挥的角度来写。例如,你对年轻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最有感触,或是对年轻人的交友有着独特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