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760字。
【课文背景知识】
1.沈从文有“文体作家”的称誉,他创造了一种诗体的散文化小说,他对美有一种特殊的理解,以一个艺术家的情感去接近人生,永不厌倦地去“看”一切,他把对故土山水人情的眷恋之情极含蓄地隐伏在场景的铺排和细节的描写中。作者是怎样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表现的? 你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2.小说的作者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环境与时代,寄寓他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那么,《边城》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我们应怎样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
3.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呢?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难点
1.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方面入手,把握翠翠、外公以及天宝兄弟等人物形象。
2.感受学习作品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描写和含蓄细腻的心理描写,并能分析这些描写对于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作者文白杂糅、丰富多变、古典质朴的现代典范小说语言。揣摩其节制与含蓄的表达方式,准确把握人物及其心理活动。
训练突破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翠翠的心理发展过程
训练1了解课文的故事梗概,理清情节,并把握其线索,捕捉翠翠的心理变化。
点拨1把握小说的情节,要注意整体了解故事梗概,行文的线索。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上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可爱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女儿陪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傩送回来,“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课文节选自《边城》第13章至15章,涉及的人物不多,故事简单平凡,采用自然分节的形式,把所选三章自然分开。所选三章虽内容各有侧重,但却以怀春少女翠翠对爱情的期盼为主线,着重表现了祖孙两人互相关怀、互相爱护、互相依恋的真挚情感。
阅读时要注意捕捉翠翠的心理变化: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2.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内容
训练2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点拨2欣赏人物形象,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性格特征;一是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就翠翠这一特定的人物形象而言,要注意欣赏作者对青春少女翠翠曲折心理的描写,了解翠翠惘然、茫然、朦胧、暖昧、不可言说的思绪;体会作者对翠翠“介于有心无心、有意无意之间,并非热恋中人因而虽忧而不深,有忧虑却未失天真快乐”的恰到好处的表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翠翠的梦有何深刻含义? 祖父又为什么“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
喝着沅水,听着情歌长大的多情的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