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补充阅读之“城市”话题
- 资源简介:
约11930字。
高三年补充阅读之“城市”话题
【编者按语】某个城市,可能是我们此刻的栖息之所,也可能是我们未来的奔赴之地;它可能有着独一无二的面容,也可能正变得和他城相似;它可能正在书写着高楼大厦拔地升天的新神话,也可能正在驱逐着苍穹、旷野和四季;它可能被我们爱着、期待着,也可能让我们感到冷漠和疏离;它可能无所不有,同时又荒凉贫瘠……
当然,它更可能已从迷梦中苏醒,并开始了自我的疗愈。你听,它正重新呼唤着“不老的青山、不废的江河、不灭的太阳”,你看,它已回转身来望向那曾被它丢弃的沧桑岁月、厚重历史。
本期,我们以“城市”为话题,为大家呈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深度思索,并精选若干时评,从不同维度展现我国城市风貌,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深度阅读】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南方人指路,总是说前后左右;北方人指路,总是说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以人为转移,是一种主观方位;东西南北,以物为坐标,是一种客观方位。这样说起来,似乎南方人较为崇尚主观意志,北方人较为遵从客观实际。
指路方式的不同,当然还可能有更多的原因。比方说,南方多阴雨,四野茫茫,如果人们没有随身携带指南针,就很难像在北方常见的晴空之下,瞥一眼日头,轻易辨出东西南北。
又比方说,南方的街道多是弯曲偏斜,不像北方的街道那样总是四向方正,多以皇宫或神庙为中心,次第森严秩序井然地组成棋盘式格局。在那个棋盘里,东西南北已被纵横街道刻入人心,很难有南方街市的模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像,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虞,却也生机勃勃。它们不像北方的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
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汇。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其实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