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散文化小说的解题思路
- 资源简介:
约8930字。
散文化小说的解题思路
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即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散文化小说不以具体的描写情节见长,甚至很少有情节,这是这类小说接近散文的主要地方。但作为小说,必须多多少少要有情节的安排,有些作品看似是散文,但人物是虚构的,事件也多以虚构为主,情节虽比一般小说真实,但也是虚构的,符合小说虚拟的特征。这类小说往往能表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感受,打破了小说的某些桎梏,能自由地发挥作者的思想。
一、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一)淡化情节散文化结构,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
如2022新高考I卷,冯至的《江上》,整篇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情节。
(二)虚化人物传统小说强调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散文化小说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本真的原貌,其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无主次之分。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
如孙犁的《荷花淀》中,白洋淀的那一群青年妇女叫什么名字,五官和服饰如何,全没有提到,她们却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讴歌的对象。(三)营造意境在散文化小说中,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所谓“气氛”,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比较典型的是孙犁的《荷花淀》,如开头: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四)突出情调主旨较含蓄,多是通过“气氛”反映人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