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教考衔接课内教材与高考真题专题
- 资源简介:
约66850字。
liguilin1970——赢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教考衔接课内教材与高考真题专题
01 古代诗歌鉴赏秘笈
【诗歌鉴赏十要点】
1.抓住重点词语
《虞美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的“愁”字就是一个关键字,李煜所有的国恨家仇都凝聚在这绵绵不尽的长江水里。
2.抓住重要意象
诗歌通常借助一些意象来渲染气氛、表现形象、传达感情,因此,抓住诗歌的重要意象是准确读懂诗歌的又一把“钥匙”。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是列锦的手法,这里的所用的九个意象很好地诠释了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羁旅之情。
3.抓住诗题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可窥探到诗歌的许多有效信息,如写作的背景或原因、诗歌的主要话题、主体思想等。
《春夜喜雨》杜甫,显然写的就是春雨润物的欣喜之情,一个“喜”字就把是人的情感标出来了。还有表示诗歌题材的诗歌,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越中览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就明显地表现出是咏史怀古类和送别诗。
4.抓住细节描写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可看成是浓缩了的散文,其中的细节描写对形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关系重大,我们在读诗时切不可放过。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个细节描写就把周瑜这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儒将形象刻画出来了,与下句词人苏轼写自己做下很精确的铺垫,写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未成,抒发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5.抓住注释
命题人在诗歌后面给出的相关注释绝非可有可无的,必须充分注意,道理很简单,如果注释与我们读诗或解题毫无关系的话,命题人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诗歌为了很好地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有注释加以辅助理解,比如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如果没有这三个注释,你很难理解出苏轼对自己的胞弟苏辙所怀有的心情,既希望他建功立业(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也有对他此次远行的路途遥远和生命的担忧(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6.结合作者生平
阅读理解中,常强调“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我们真正读懂诗歌是很重要的,考试中有时甚至还会碰到直接考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