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小说知识点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1 11:53: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840字。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
  知识积累1 小说的文本特征
  1 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
  概念 分类 具体说明
  “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1)非“主人公”型 旁观者 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如《祝福》中的“我”。
  参与者 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有某种程度的关联,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如《百合花》中的“我”。
  (2)“主人公”型 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如《变形记(节选)》中的“我”。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开心理描写。
  不足: 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谈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见证者,还是亲历者。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你”第二人称 这种叙述人称在中国小说里很少见,主要出现在外国小说中,它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中会显得很拗口。如布托尔的《变》。
  “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他”是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好处是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生距离。但是第三人称并不全是全知叙事,也可以插入有限叙事,也就是说从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角度看人看事。
  【注意】
  (1)叙述视角往往和人物的身份有关,如儿童视角[《大师(节选)》]、女性视角(《百合花》)等。
  (2)叙述人称是可以交叉的。 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3)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有时,叙述人称不变,但叙述视角却变化了。
  (4)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变化的。①人称变换:a.从“你”到“我”,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味。b.从“我”到“你”(“他”),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感、说服力。②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每个叙述视角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穿插起来可以使叙述立体化、更自由、有变化,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和主题。
  2 叙述顺序
  类别 释义 特点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内外、上下、从整体到局部)顺序来写。如《百合花》。 ①叙事完整,有头有尾。②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按顺序叙述下去。如《祝福》。 ①开篇点题,引出下文。②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件。插叙的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叙述。如《故乡》中插叙一段三十年前“我”与少年闰土交往的故事。 ①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②使文章波澜起伏,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