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作者:佚名 时间:2018/4/25 22:40:5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84
一、 意象内涵内
1. 请概括出……等意象的内涵
2. 请简要分析诗词中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指明意象内涵+意象作用
二. 描述景象类
1. 这首诗某句或某几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
答题要点:描绘诗中描绘的景物+概括意境特征
三.赏析意境
1.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意象、描写的景物对思想情感抒发的作用
答题要点: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简言之将原文用白话文描绘出来)
2. 概括气氛的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3. 分析作者的情感(要回答出作者产生情感的原因)
四、赏析形象类
1、人物形象、物象特征总结+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五、炼字炼句类
1.诗眼?一个字能否换成另外一个字?某个字为人称道。
2.某一联历来为人欣赏?分析某一句的妙处?比较诗歌某一句与其他的异同?
答题要点:
炼字类:
找出或肯定关键字词+解释关键字词字面义和语境义+还原句中分析手法、描绘景象+点名关键词的作用(情感方面)词类活用、修辞、叠词、色彩词、传神的情感词。
炼句类:
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语或点明诗句中表现手法+分析手法、描摹诗句中的景象+点明诗句的作用(句子中的关键字、倒装句、主旨句、运用某种修辞、表现手法的句子)
六、修辞手法
答题要点:确认修辞+该修辞描绘景物的特点+修辞体现的作者该情感上的作用
比喻:两种事物具有相似,用一种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以实代虚,以事代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有生动的效果
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就是把物人格化,拟物就是把人物化,或者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能够引发人的想象,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夸张:夸大或者跨小,揭示事物的本质。
对偶:字数相同或者结构相同、
七、语言风格类
答题要点:点明风格特点+结合具有句子分析+点明其作用(情感)。豪放、工丽、委婉、自然、洗练。
豪放派的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的清丽含蓄,婉转缠绵。山水诗的清新幽美,含蓄隽永。田园诗的平淡朴实,恬淡闲适。边塞诗的悲凉慷慨,雄浑壮阔。
八、情感主旨作用题
答题要点:用一两个字点出具体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运用了何种技巧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九:比较评价题
答题要点:比较两首诗或者句,一定要从思想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角度甚至作家写作的背景综合出发。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总体。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想象、烘托、抑扬、照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借古讽今、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抒情更直接。读完后见情而不是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读完后见景而不是情,没有正面表现情的句子,景语皆情语。
现代文阅读
1:理解重要词句
根据题干在原文中用笔划出相应的句子并进行比较,应该采用排除法
夸大其词、以偏概全、曲解原意、混淆范围、弄错条件、张冠李戴、因果不明、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弄错时态
2.分析概括观点
明确作者观点态度+确定信息区域,筛选信息+准确概括
3.段落的作用
开头的作用:
内容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暗示什么背景;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引出文章的写作对象,突出……特点,奠定了……情感基调。
形式方面: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呼应标题。
结尾的作用
1. 照应文章的标题,开头或者某部分,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2.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突显……主旨
3.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4. 丰富文章的人物形象,是人物更加丰满
5. 设问或反问结尾,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感叹号结尾,情感强烈,感人至深,深化文章主旨,增强文章……情感。以景作结尾,情景交融,含蓄隽永,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令读者回味深长
过渡段落的作用
照应文章的题目,或者前面的某部分内容,使结构更加严谨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与……形成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强化……情感或……中心
贯穿全文的线索,强化……情感或突出……中心
4. 叙述的方式
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倒叙:将故事结尾放在开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生动性;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形象,营造什么样的情景,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下文……做铺垫。
插叙:补充交代……;为下文……做铺垫;深化文章……主旨;突出人物……特征;使文章结构紧凑,曲折有致,富于变化。
5. 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便于组织文章,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交流,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呼告抒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可以造成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6:赏析标题
内容、主题、线索、设置悬念
7:线索的作用
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如果线索是情感句或者主旨句,则还有突出作者……的情感。
8、修辞手法
答题要点:确认修辞+该修辞描绘景物的特点+修辞体现的作者该情感上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强化性感;突出……特征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具体事务人格化,表达亲切,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鲜明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或者什么情感;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联想丰富,语言生动,浪漫主义色彩
反复:句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反复咏叹,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注意,启发读者的思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更好的写出人物的……思想活动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方便记忆有音乐美
通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令人回味无穷,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事物的特征
双关:激发读者想象和联想,语言表达含蓄隽永
9 细节描写的作用(通常与人物描写联系一起)
表现了人物……身份;刻画了……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再现……场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10 侧面烘托的作用
通过……的衬托,突出……特征
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烘托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或者什么心理
渲染了什么什么气氛
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营造什么什么样的意境,增加诗情画意
12 引用的作用
丰富文章的内涵;大量引用诗词,可以创设意境,增添意境美;增添了文章的文采;记叙类文章,突出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特征;抒情类文章,渲染……氛围,增加了……情感,论证……论点;说明性文章,突出……的特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