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现代文阅读Ⅱ(人物通讯)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1320字。
2024年高考语文新动向新题型聚焦:现代文阅读Ⅱ(人物通讯)——创新题型
“人物+通讯”的合理“杂糅”
【厘清文体】
通讯:
新闻体裁的一种,以叙述、描写和评论等多种方法,对事情、人物、经验、问题等进行比较详细、生动的报道。
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文学性)
通讯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新闻性)
通讯又具有二者没有的特点;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评论性)
通讯有五大特点:
①严格的真实性
②报道的客观性
③较弱的时间性
④描写的形象性
⑤议论色彩较浓
人物通讯阅读方法:
①首先要理清新闻事实(新闻性)
②在不虚构不夸张的前提下,叙述与描写并重: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多种文学手法 、曲折的情节,关注(文学性)
③要分析作者的立场和态度,梳理出那些突出地表明作者倾向性的评论,然后理清这些评论与事件、精神的内在联系。(评论性)
【概念解读】
(一)人物通讯解读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3.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二)事件通讯的特点
1.新闻性强——选取新近发生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进行报道。
②典型性强——展现成果和精神,突出了时代主题。
③感染性强——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可贵品质。
【常见考点】
1. 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人物通讯报道的特点)
(1)选材特点——典型性
(2)行文结构的特点
(3)表达方式的特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效果——感染性)
(4)语言形式的特点
(5)主题——新闻价值(社会现实意义)
2. 人物通讯的非常规特点
(1)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