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作者:不详  时间:2024/1/5 16:17:5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2

   一、行文思路分析题 
  1.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
  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
  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2.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 XXX(线索),首先写了 XXX,其次写了 XXX,最后写了 XXX。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 XXX;②写 XXX;③写 XXX;④全文整体上写 XXX。
  二、线索作用分析题 
  1.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
  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
  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2.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
  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
  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看时空词语: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
  看“物”: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就是以“一辆纺车”这一常出现的物件为线索的。
  看议论抒情: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线索是悲愤之情。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结构方面: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内容方面:
  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②揭示主题。
  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另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
  三、理解词语的含义题 
  1.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
  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③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2.怎样答理解词语的含义
  “三联一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一“联”: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二“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三“联”: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依”: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